2020年2月29日,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一则消息,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广大干部群众振奋不已——全省脱贫摘帽县中,该州泸溪、凤凰、花垣、保靖、古丈、永顺、龙山等7个县榜上有名。至此,湘西州七县一市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。
2013年11月,习近平总书记到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,首次提出“精准扶贫”。近7年过去,这块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土地,经历了一场历史性跨越!发展生产、易地搬迁、生态补偿、发展教育、社会保障兜底……回顾湘西州走过的精准扶贫路,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。
扶贫先扶智。发展教育脱贫一批,是精准扶贫“五个一批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其中,职业教育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。
中职学校迎来“起死回生”
在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“关键力量”之前,湘西州的职业教育曾陷入发展低谷:
古丈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已连续数年招不到学生,学校一度处于停办状态;
曾获评“国家重点职业学校”的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学生不足100人,教师处于半失业状态,原校舍被出租;
两栋平房、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楼,便是花垣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龙宗清2006年到该校上任时学校的全部家当;
……
还要不要办?办得下去吗?能办好吗?湘西州公办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一度面临这些现实问题。
随着精准扶贫的理念在当地逐步得到贯彻落实,湘西州各级政府开始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一个问题:脱贫的突破口在哪儿?
湘西山多地少,千百年来当地农村发展基本以小农经济为主。改革开放后,劳务输出逐渐成为湘西农村百姓获取收入的重要方式。近些年,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,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又成为当地百姓一个新选择。
让上述行业从业者提升技能、提高收入靠什么?
“靠职业教育。”湘西州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余晓红说,湘西州最终选定职业教育为脱贫突破口,是因为政府和民众都认识到这是“快速、稳定脱贫的最优选项”。
与认识上逐渐达成共识相伴的,是政策层面的强力支持。多方合力下,湘西的中职学校迎来了“起死回生”。
2014年8月,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《湖南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(2014—2016年)》。政策引导之下,2016年湘西州委、州政府主持推动实行“政府统筹、分级负责、社会参与”的管理体制,出台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》《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新时代民族教育振兴的若干意见》等文件,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,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加大经费投入。
保靖县征地120.8亩,永顺县征地204亩,花垣县征地200亩,凤凰县第一期征地80亩、第二期征地70亩……湘西州教体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杨世全介绍,这几年,湘西陆续投入20亿元,新建5所县(市)职业学校,改扩建3所县职业学校。2019年全州职业学校占地面积比上一年增加11.05万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增加3.57万平方米,新增学位8000个。
组建职教集团,共推高质量发展
2018年,湘西现代职业教育集团(以下简称“职教集团”)成立,这是湘西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举措。
集团化办学并不新鲜,湘西州此举有何创新?
首先是“组合新”。由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牵头,湘西8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参与,与企业合作开展共建。其次是“规格高”。湘西成立了由州长担任主任的职教集团建设指导委员会,统筹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,还将职教集团建设工作列为对县(市、区)进行绩效考核、目标管理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。最后是“投入大”。除了新建、改扩建中职学校,湘西州本级每年还安排职教集团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。
“不论是眼下的脱贫摘帽、乡村振兴,还是服务本地经济发展,我们都需要办好职业教育。”湘西州教体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科长杨进说,硬件、生源实现双提升后,解决各校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重复建设、无序竞争等问题被提上了日程。
具体该怎么做?
湘西州给出的答案一是专业优势互补,师资可以在集团内部调配;二是集团内部实行专业设置统筹管理,某个专业有学校办了,其他职校就不再开设。“实施这种差异化管理,是为了突出每所学校的特色。”杨进说。
以旅游服务类专业为例,其差异性在成员校中表现为: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主打美发与形象设计,电子商务是永顺县职教中心的特色,泸溪县第一职业中学把平面设计作为主打专业,烹饪则成为花垣职高眼下最吃香的专业。
因为喜爱美食,杨子平选择就读花垣职高烹饪班。自称“吃货”的他学习烹饪除了出于兴趣爱好,更是因为看好这个行业,“行行能出状元,只要有一技之长,自己创业或者出去工作都行”。
除了集团内部的“规定动作”,各成员校还能根据自身情况搞“自选动作”设置文化特色专业。
“我校缺乏师资,设备也不足,特色只有音、体、美。”在龙宗清看来,民族文化既是学校的办学特色,也是办学红利。于是,花垣职高引进苗鼓、苗歌、苗医苗药、苗族绝技等民族文化,以此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。可师资这块儿,龙宗清起初掌握的资源有限,为此他想了一个办法。
花垣县教体局每年举办一届“三独”(独唱、独奏、独舞)比赛。龙宗清就坐在台下观察,哪支队伍唱歌、跳舞厉害,哪个节目得了一等奖,他就跟局长提出要求,争取把节目指导教师调到花垣职高。
这件事看似不可思议,却是湘西州支持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“绿灯政策”。为了疏通教师招聘通道,职校校长甚至可以去县教体局人事股调阅所有教师的档案,将专业相符、条件优秀的教师调入学校。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常务副校长张志敏笑称这一过程为“吃点菜”。
芭茅草粘贴画传承人龙义文、“扎染”国家级传承人张桂英、“唢呐大师”吴培海、“苗歌大师”龙建杰等民间技艺大师,在被“点中”后相继走上了职校讲台。
服务本地,补齐基础人才短板
百姓要脱贫,乡村要振兴。
职业教育,如何精准对接湘西州当下的发展要务,助力全州打赢脱贫攻坚战?
2001年,凤凰县的旅游业开始起步。跟随旅游热度一起增长的,还有游客投诉率。高峰时期,凤凰县的游客投诉量甚至占到全省投诉总量的65%。
“不是不想做好,是不知道怎么服务。”凤凰县副县长吴汉章解释道,“酒店缺少服务人员,游客来了怎么铺桌子、怎么打招呼,没有人做专业指导,甚至一些少数民族的服务员,连普通话都不会说。”山高水远,外地高端人才引不进来;就地培养,中等职业学校当时又没有能力承担起基础型人才的培养重任。
摆在凤凰县面前的难题,在湘西州具有普遍性。
怎么办?
“基础型人才还是要自己培养才最靠谱。”按照这一思路,该县以凤凰县职业中专学校为基地,整合培训资源,成立职教中心,申报劳动力转移定点单位相关资质,培养涉旅产业基础型人才。
“比如赋闲在家的大妈,她可以通过非全日制的培训,掌握客房服务、餐厅服务等相关技能,并且在酒店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。早上做完工作,她还可以回去接送小孩。”据张志敏介绍,近3年来,学校已为涉旅产业培训社会人员3000多人次,每年还为涉旅企业培训员工600人次。
“这几年,我们的游客投诉率基本为零。”吴汉章笑着说,狠抓职业教育后,凤凰县尝到了甜头。
说起甜头,杨进为我们分享了另一则故事。
古丈县有个老兵养殖场,是一位退役老兵回乡后,利用乡间便利条件开办的。“我住吉首市,每次家里想吃土鸡蛋或土鸡,就会上网订购他家的。”杨进说,味道嘛,很正宗;电子商务用起来嘛,很便捷——人在家中坐,鸡蛋送上门。
为了帮助本地农产品走出大山、走出湘西州,全州8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,为深山里的“宝贝”搭建起云端销售平台,让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品尝到这里的美味。
“古丈县的那位老兵,就是参加了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商务培训后,才掌握了开网店的技术本领。”杨进说,电子商务为当地家庭式的小规模种植、养殖产品打开了销路,对老百姓来讲,“这就是一种基础技能的获得”。
职业教育的贡献,一方面在于全日制人才培养,另一方面在于非全日制人才培训。采访中,不管是县长、局长还是校长、教师,都多次提到“现炒现卖”的职业教育模式,即“马上培训、马上就业、马上致富”。
话糙理不糙。
“现炒现卖”不仅击中了“用户痛点”,也是职业教育扶贫独特而精准的思路。
“全州298万人口中的五分之一、劳动力人口中的三分之一,均在外地务工。他们深切地感受到,在外务工如果没有技术、没有技能、没有知识,找工作会越来越难。”余晓红解读为,市场在“倒逼”当地老百姓转换观念。
据统计,2019年,湘西州共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200余期、培训3.4万多人次;全州各职业学校共接收8476名建档立卡户子女免费接受学历教育,为建档立卡户富余劳动力开展乡村游讲解员、电商等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00余期,培训学员5698人。
2020年,湘西州所有县(市)全部脱贫摘帽。职业教育也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,打赢了中职攻坚战。(本报记者 赖斯捷 通讯员 张晓雅 赵经天)